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与补题复习资料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3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24
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
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与补题复习资料

一、材料作文的类型

1. 叙事型材料

• 定义:材料由故事、寓言等叙事内容构成

• 示例:北京冬奥会徐梦桃夺冠故事

(关键要素:16年坚持、4次手术、半月板切除70%、超越自我的勇气)

2. 议论抒情型材料

• 定义:由议论或抒情语段构成,从不同角度阐述话题

• 示例:小诗《秤与砣》

"秤和砣不可分离,轮和轴必须相连。舵加桨扬帆千里,天和地人在中间。"

3. 嫁接型材料

• 定义:材料与话题组合,需结合材料围绕话题写作

• 示例:以"远方"为话题的材料作文

展开剩余87%

"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,想要抵达远方,需要走很长很长的路……"

二、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

1. 提炼中心法(最稳妥方法)

• 核心步骤:

① 分析材料主要内容

② 概括核心思想

③ 确立文章主旨

• 案例:盖达尔与小学生的对话

◦ 材料关键:"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,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,那岂不是更糟?"

◦ 中心思想:做人要注重内在修养,而非外在虚荣

◦ 可立意为:

▪ 做人不应随随便便

▪ 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

2. 抓关键词句法

• 操作要点:

◦ 寻找材料中的评议性语句(命题者或人物的观点)

◦ 分析关键词的深层含义

• 案例:关于"韧性"的材料

◦ 关键句:"生命需要韧劲。有韧劲的人,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,都能坚定信心……"

◦ 核心词:韧性、韧劲

◦ 立意为:挫折中的坚持与成长

3. 明确褒贬法

• 适用场景:材料中蕴含命题者情感倾向

• 案例:面包师与农民的黄油纠纷

◦ 关键暗示:"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"(贬义词表明否定态度)

◦ 立意为:诚信是立身之本,心怀不轨终将自食其果

4. 由物及人法(寓言/故事类材料)

• 分析逻辑:

① 物的关系→自然规律

② 类比人类社会→现实启示

• 案例:阿拉斯加狼与鹿的生态平衡

◦ 自然规律:狼鹿共存→相克相生维持生态平衡

◦ 人类启示:竞争促进发展,生于忧患死于安乐

5. 同中求异/异中求同法(多则材料)

• 方法运用:

◦ 同中求异:相同材料提炼不同观点

◦ 异中求同:不同材料寻找共性话题

• 案例:三则关于"机遇"的名言

◦ 共同点:强调抓住时机的重要性

◦ 可立意为:

▪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

▪ 时不我待,及时行动

三、材料作文的拟题方法

1. 拟题基本要求

• 准确鲜明:紧扣材料中心话题

• 紧扣文体:体现文章体裁特征

• 简洁凝练:标题短小精悍

• 新颖生动:避免俗套,激发阅读兴趣

2. 实用拟题技巧

(1)关键词添加前后缀法

• 操作示例:

材料关键词"忠告"→《忠告之道》《忠告是金》《忠告,适可而止》

(2)运用修辞法

• 常见类型:

◦ 比喻:《挫折——人生的财富》《信心——低谷暗影里的阳光》

◦ 拟人:《树的"叹息"》《地球就诊记》

◦ 引用:《阳光总在风雨后》(歌词)

(3)化用术语法

• 来源参考:

◦ 名著:《诚信漂流记》(化用《鲁宾逊漂流记》)

◦ 诗词: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》(毛泽东词句)

◦ 名言:《咨议善道,察纳雅言》(诸葛亮《出师表》)

(4)反弹琵琶法(逆向思维)

• 示例:

◦ 《缺憾也是一种收获》

◦ 《何必永恒》

四、能力训练实例解析

材料作文实战案例

材料:绍兴"歪脖子"香樟树引发的争议

(商家要求移除、居民提示警示、专家建议谨慎处理)

任务一:记叙性文章写作

• 写作视角选择:

◦ 树的视角:以第一人称讲述成长经历与遭遇

◦ 人物视角:商家、居民或园林专家的立场与行动

◦ 旁观者视角:记者或路人的观察与思考

• 范文结构解析:

1. 现状描述:歪脖子树的形态与引发的问题

2. 回忆对比:森林生活与城市遭遇的反差

3. 冲突事件:被撞弯曲的经过与人们的误解

4. 未来展望:对回归自然的渴望(梦境结尾)

任务二:议论性文章写作

• 联想思考方向:

◦ 生态保护 vs 人类需求

◦ 个体价值与集体利益的平衡

◦ 解决问题的多元视角

• 写作框架建议:

① 引述材料→提出观点

② 分析现象→联系现实案例

③ 提出对策→总结升华

重点记忆内容

1. 审题三原则:

◦ 全面理解材料,不脱离中心

◦ 抓住关键信息,明确命题意图

◦ 联系现实生活,体现时代价值

2. 拟题黄金法则:

◦ 标题=关键词+观点倾向(或修辞装饰)

◦ 避免过大过空,要具体可感

3. 高分结构模板:

◦ 引论:概述材料+提出论点

◦ 本论:分论点(方法/案例/数据)+分析论证

◦ 结论:总结全文+升华主旨

发布于:江苏省